爸媽,是否希望孩子成功,卻無法心靈相通?--第三屆親子共學營心得
2018 Jul 17 未分類
作者:陳畊仲
孩子 你要比我更強
身為父母的你,對孩子,最渴望的是什麼?希望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?希望他們將來可以無礙生存於社會?希望遇到好對象,希望擁有財富自由?這一切,用最簡單的名詞來總結,就是我們希望孩子「成功」。
於是我們總是用盡方法培養小孩,希望他們擁有在未來「成功」的能力。但是我們有付出同樣的心力去了解,「小孩心裡在想什麼」嗎?
孩子 我有關心你嗎
七月七日天氣晴,睽違一年,我再一次踏進好創意親子共學營。厲害的是,老師們讓再次上課的我們,持續有新的體會與學習。而今年體會最深的觀念,就是世慶老師引用文章的一段話:
中國傳統意義上(作者按:是的,雖然在台灣,但我們這一代,尚未脫離傳統中國式教育),沒有心理學,只有成功學。
所以傳統的父母,不會覺得孩子快樂是一種成功,一家人彼此相愛是一種成功,他們為孩子設定的幸福永遠是追名逐利,“比別人強”。在利益驅動下,中國父母特別悲壯地發明了打壓式的親子關係:你恨我沒關係,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。
中國傳統意義上(作者按:是的,雖然在台灣,但我們這一代,尚未脫離傳統中國式教育),沒有心理學,只有成功學。
所以傳統的父母,不會覺得孩子快樂是一種成功,一家人彼此相愛是一種成功,他們為孩子設定的幸福永遠是追名逐利,“比別人強”。在利益驅動下,中國父母特別悲壯地發明了打壓式的親子關係:你恨我沒關係,只要你有出息就行了。
經營親子起步 尚未穩定
或許表面上看起來順利,但是對於剛起步經營親子關係的我來說,還是經常遇到一些難解的結不知如何是好,還是會因此控制不住情緒。
誰有情緒,就是誰有問題
沒想到我的問題,課程一開始就獲得解答,這個答案就是:
「誰有情緒,就是誰的問題」。
小孩鬧脾氣,想當然爾是小孩的問題。這觀念去年提過,小孩腦部發育尚未成熟,理性思考前額葉還無法有效控管情緒。所以常有情緒是發展必經過程,身為父母必需要了解,先引導情緒有發洩出口,才有機會讓小孩穩定下來講道理。
他有情緒,是他的問題,父母應該要想辦法解決。但最常見的狀況是,父母跟著一起有情緒,反而雙方都有問題。除非有冷靜的第三方出現,不然都有問題的雙方,最常看到的狀況就是,誰的拳頭大,就聽誰的。
小孩鬧脾氣,想當然爾是小孩的問題。這觀念去年提過,小孩腦部發育尚未成熟,理性思考前額葉還無法有效控管情緒。所以常有情緒是發展必經過程,身為父母必需要了解,先引導情緒有發洩出口,才有機會讓小孩穩定下來講道理。
他有情緒,是他的問題,父母應該要想辦法解決。但最常見的狀況是,父母跟著一起有情緒,反而雙方都有問題。除非有冷靜的第三方出現,不然都有問題的雙方,最常看到的狀況就是,誰的拳頭大,就聽誰的。
權力不對等的小孩,永遠是被壓迫屈服的一方。
但先有情緒的一定是小孩嗎?你是不是常因為小孩不起床,功課不寫,不刷牙不洗澡發脾氣呢?這是你有問題還是小孩有問題呢?哈哈,你情緒就是你的問題。
但先有情緒的一定是小孩嗎?你是不是常因為小孩不起床,功課不寫,不刷牙不洗澡發脾氣呢?這是你有問題還是小孩有問題呢?哈哈,你情緒就是你的問題。
什麼!怎麼會是父母的問題,小孩就該準時起床,認真寫功課啊!對不起,那是「你的期待」,不是「小孩應該」。如果不解釋說明,小孩不會知道「為什麼」要遵循期待。不明就裡,當然不會有動機,沒有動機,小孩不可能會主動的。
所以事情發生,先搞清楚是誰的問題,才有辦法解決問題。
如果不要加諸在小孩身上過多的期待,父母應該怎麼做?
所以事情發生,先搞清楚是誰的問題,才有辦法解決問題。
如果不要加諸在小孩身上過多的期待,父母應該怎麼做?
安全 快樂 開放
我們可以做的,就是打造「安全環境」,讓他們可以安心放手去嘗試。穩定自己的情緒,避免過度責罵,讓小孩有「快樂生活」,才不會因恐懼退縮不前。不讓自己被原生家庭以及社會價值綁架,追求傳統學業成績,而是「開放學習」,幫助小孩尋找方向。
這些抽象的教養觀念,在張路得老師一個又一個親身教養案例故事中,一再的讓我們體會到是有可能做到的。
生氣 不是我們的錯
或許大家會問,真的很難控制脾氣,看到小孩不聽話又吵鬧,一股無名火上來,怎麼樣也控制不住。不用沮喪難過,這不是我們的問題,而是原生家庭成長環境遺留在我們身上的禁錮。從小被這樣對待,自然而然用最習慣的應對方式。
但回想一下,我們喜歡這樣的過程嗎?如果當初不喜歡,為什麼還要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繼續綁住小孩呢?
你願不願意努力看看,把傷痛和束縛留在我們這一代就好?當情緒無法控制時,試著提醒自己,生氣不是我的錯,但是我不要我的小孩和我一樣無法控制情緒。
夫妻相愛 親子才會和諧
而可以做到這一切,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,老師非常認真地強調,就是建立在穩定的夫妻關係之上。因為父母的相處行為模式,小孩都看在眼裡,我們怎麼對話,小孩就怎麼講話。夫妻關係不佳,心情怎麼會好?心情不好,怎麼會有耐心和小孩溝通對話?
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:「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」。我們常以為,所謂的家庭「成功」就是「功成名就」。這兩天親子營,讓我學到了,「心理健全」才是良好成功的家庭。
同理 放手 牽手一起走
課程結束,才是挑戰的開始。去年,我學到「同理」,還在努力時,今年又學到「放手」。身為父母的功課還真不是普通的艱難,但不要忘記,這一路上,你不孤單,我們有「牽手」,可以一直「牽手」一起走。
延伸閱讀
爸媽有共識,教養才能共事《親子共學營心得》
擺脫杏仁核,找回大人理智《親子共學營-智慧婦人心得》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