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歲很有錢,你會做什麼?--Karen Bartleson 演講心得
2017 Jul 23 未分類
作者:陳畊仲
偶然在醫院公布欄看到演講海報,題目是「Advice I would give my younger self」,講者是IEEE 現任CEO,名字是Karen Bartleson。說實在我根本沒聽過這是誰,但題目卻非常吸引我
看看日期,唉啊排了手術,看來是無緣了。沒想到前一天下午病患放我鴿子,當天早上又不小心看到海報(其實早忘了),就這樣機緣巧合,可以聽聽這位CEO如何建議自己的少女時代。
先說結論
整場最令我震撼的不是內容,反而是問答時間,聽眾發問:「如果30歲就很有錢,你會作什麼?」。Karen講了不少,結論就是「她會開公司」,「就算錢賠光也沒關係」,「不用後悔,所有走過的路都值得」。
為什麼深受震撼?因為傳統上被植入觀念,有錢就是要退休享清福,到處遊山玩水。如果錢已經夠用了,幹嘛還要辛苦工作?
為什麼深受震撼?因為傳統上被植入觀念,有錢就是要退休享清福,到處遊山玩水。如果錢已經夠用了,幹嘛還要辛苦工作?
但人家卻是利用這筆錢,讓自己積極大步繼續往前,更可以創造就業機會,讓更多人賺到錢。
亮眼題目
回到演講內容,個人覺得這題目下得太棒了。不是常見的「年輕人要有競爭力」這種有點上對下,稍帶有指責意味的題目。
而是反過來自我對話,對「自己』建議,來同理聽眾。隱含有「我以前也和你們一樣魯,走了很多冤枉路,希望你們部要跟我一樣」的意味。
果不其然,開場簡短自我介紹現有頭銜後,就說她自己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汽車旅館當清潔小妹,高工時低薪資。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,才努力考上大學,進入工程師的世界。以下就是他的幾點建議:
果不其然,開場簡短自我介紹現有頭銜後,就說她自己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汽車旅館當清潔小妹,高工時低薪資。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,才努力考上大學,進入工程師的世界。以下就是他的幾點建議:
跨出舒適圈
Karen說,小時候媽媽常跟她說,如果害怕一件事,先想想這件事「最壞的結果」是什麼 ? 他引用了很多教演講會用的哏。就是美國人最害怕什麼?死亡排第二,那第一是什麼?是「公眾演說」XDD。
她也很害怕,但是她想,最壞結果是什麼?就是場面尷尬,對她不會造成任何傷害。所以她今天雖然害怕,但也勇於嘗試(再次同理觀眾,沒有人是天生的,都是媽生的)。
但是如果玩高空彈跳呢?最壞是會致命,所以她不玩高空彈跳。因此,如果最差狀況是可接受,可克服的,為何不嘗試呢?
另外她也說,不要排斥接爛差事,因為進步的機會很大。相反的,接到好差事,反而有很大的機會搞爛啊XDD(和蔡依橙校長:機會的真實樣貌觀念類似)
另外她也說,不要排斥接爛差事,因為進步的機會很大。相反的,接到好差事,反而有很大的機會搞爛啊XDD(和蔡依橙校長:機會的真實樣貌觀念類似)
建立個人品牌
這部分觀念和葉丙成教授,「人生最該追求的標籤,就是自己名字」一樣。
她舉Intel為例,很多工程師命名推特帳號都會加個intel,例如Intel_David,Intel_Albert。但是你會在同一家公司待一輩子嗎?如果人家網路肉搜尋你,出現的是什麼?最棒結果是,出現以個人命名的部落格,網站或社群媒體,而不是團體或機構。
另外,她也以推特為例,網路發文,如何吸睛?就是精準下標,還有長話短說,寫篇五頁的文章不會有人看的。
而最重要的就是 be honest and authentic,誠實可靠。不要為了知名度欺騙大眾。對比台灣一些網路偽醫學專家,實在是不勝唏噓啊。
另外,她也以推特為例,網路發文,如何吸睛?就是精準下標,還有長話短說,寫篇五頁的文章不會有人看的。
而最重要的就是 be honest and authentic,誠實可靠。不要為了知名度欺騙大眾。對比台灣一些網路偽醫學專家,實在是不勝唏噓啊。
網路協作
這部分著墨不多,主要是鼓勵大家多用網路維持人際關係連結。以免像她,有位朋友說30年沒見了,但她卻一點印象都沒有XD
真誠助人
助人是最好學習,這道理很多人都懂。不過她提到一個不錯的概念,"microvolunteering" and "micromentoring"。
因為時間寶貴,加上碎片化,空出一個時段來指導分享,越來越困難。碎片化因網路而起,就用網路方式解決。不一定要空出時間,隨時利用網路幫忙別人解決問題,是另一種時間管理選項。
而這種概念,就出自她的實習生,所以她再次強調"reverse mentoring",教學相長的概念。
而這種概念,就出自她的實習生,所以她再次強調"reverse mentoring",教學相長的概念。
終身學習
在回想之前內容,沒注意聽XDD
打破既定印象
這張圖值得玩味,黃種人居多 |
有一些專有名詞,再加上越講越快,原諒小弟英文聽力有限,就聽不太懂了。我想或許是多方嘗試,部要被既定印象框架綁死吧。
勇敢創業
最後,就是最讓我覺得值得的QA,其實他是以兩個故事回答。
首先她說,她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後,和同學聊天,提到如果好好儲蓄理財,幹工程師這行可不可以40左右退休?她同學哈哈大笑:「40歲?太早了吧」。
後來,她收了一個實習生,也跟他說好好幹,錢不要亂花說不定40歲就可以退休了。沒想到實習生也是哈哈大笑回答: 「40歲?太早了吧」。
所以最後她才回答,「如果我在30-35歲有一大筆錢,我會出來開公司,持續挑戰自己」,「就算錢賠光也沒關係」,「不用後悔,所有走過的路都值得」。(故事細節因英聽能力有限,或有出入,不過結論是正確的)
父母陪伴引導
最後,我有問說,這些觀念很多建立在網路應用。那她建議小孩幾歲開始學習使用網路?畢竟網路不是所有資訊都適合小朋友。
她回答:「父母陪伴,給予正確使用觀念,解釋教導資訊分辨篩選」,「網路就是工具,是好是壞端看如何使用,而父母必須負起教導使用的責任」。
隨身碟思惟
看完這篇,如果您覺得觀念似曾相識,恭喜您,隨然身處台灣,但經由不斷學習獲得的概念確實與國際接軌。
個人感覺與羅胖提出的「隨身碟思惟」:「自帶訊息」,「不帶系統」,「隨時插拔」,「自由協作」有87分像。可見英雄所見略同,確實可行且值得相信。
不管您是否年輕,希望這篇筆記,可以給大家一些收穫。
不管您是否年輕,希望這篇筆記,可以給大家一些收穫。
延伸閱讀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