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課也可以玩遊戲?楊田林老師「以遊戲提高教學效益」課程心得
2019 Feb 07 未分類
作者:陳畊仲
近年來「遊戲化」這名詞越來越熱門,也越來越多領域加入應用,包括教學。對所謂「遊戲」,或是「帶團康」,因為大學時代混過救國團,還算略懂略懂。在網路資訊發達時代,也多少接受過何謂「遊戲化」資訊。
遊戲融合教學 初體驗
但第一次體驗融入遊戲的教學方式,就是楊老師的「百年樹百人」。從報到活動,製作桌牌,破冰暖身,以及午睡過後的提神醒腦,都巧妙的將遊戲融入教學。也有效的提升學習效果。
非常巧合,當時適逢楊老師遊戲人生出版。經過課程體驗,以及瀏覽書籍之後,非常認同也希望自己可以像楊老師一樣,巧妙的將遊戲應用於教學課堂。
楊老師說:「有小變,才有大變」,「改變從不習慣開始」。接下來著就是自己的功課,克服不習慣,嘗試應用遊戲,改變教學模式。
非常巧合,當時適逢楊老師遊戲人生出版。經過課程體驗,以及瀏覽書籍之後,非常認同也希望自己可以像楊老師一樣,巧妙的將遊戲應用於教學課堂。
楊老師說:「有小變,才有大變」,「改變從不習慣開始」。接下來著就是自己的功課,克服不習慣,嘗試應用遊戲,改變教學模式。
時而管用 時而失靈
但改變過程,難免遇到問題。同樣的遊戲,同樣的操作模式,為什麼像段譽的六脈神劍,時而管用,時而失靈?也曾經因為這問題私下討教老師,當然也得到老師無私熱情的指導。
而「遊戲人生」,繼書本後,實際教學影片也接續發表。楊老師帶遊戲的功力,以及教學應用,再一次經過影片,有深刻的體會。雖然已經有這麼多的學習和體驗,但是對於遊戲應用,總還是覺得隔靴搔癢,好像還有很多寶可以挖。
沒想到楊老師真的開課了,開了這堂專門講授「將遊戲應用於培訓教學」。
有問必答 物超所值
不過雖然課程名稱是「遊戲應用」,但是在熱情學生的問題不斷「逼迫」之下,儼然變成一堂小型講師訓。除了遊戲,還大放送超多教學手法和觀念態度。
不過這樣是優點也是缺點,當然大家可以學到遊戲之外的教學手法,但是對於課程主題難免失焦,如果思慮不清,很容易混在一起。反而分不清教學和遊戲的差別,何時該用,何時可以不用。
對於我而言,上過百年樹百人,又跟了好幾梯老師課程。過濾掉講師訓傳授的「教學內容」,這堂課我對於「遊戲應用」的學習如下:
對於我而言,上過百年樹百人,又跟了好幾梯老師課程。過濾掉講師訓傳授的「教學內容」,這堂課我對於「遊戲應用」的學習如下:
登門檻效應
這是什麼?有興趣的看這裡。簡單來說,是由容易到複雜,讓你的對象慢慢接受,就是「溫水煮青蛙」啦。老師提到這概念,讓我豁然開朗,再次了解自己遇到帶遊戲像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的問題。
熱情聽眾,一下操作複雜當然沒問題。但是遇到主動度低的對象,就不能一下要求太多,絕對遇到冷漠回應。必須由小動作到大活動,簡單操作到複雜規則,青蛙才會慢慢被煮熟,氣氛才會逐漸熱絡。
這概念老師私下有提醒過我,但總沒有個具體印象。這次上課,才正式提出專業概念,有更具體的體會與思考。
這概念老師私下有提醒過我,但總沒有個具體印象。這次上課,才正式提出專業概念,有更具體的體會與思考。
教學應用三層次
對於遊戲應用於教學,我自己歸納為三個層次。
最基礎的就是只使用制式遊戲來帶動氣氛,和課程沒有連結。更進一階,就是把遊戲和課程內容緊密連結,藉由遊戲來讓對象體會與了解「抽象」的教學概念。例如某種「理念」或「態度」,就如同越翔老師在課堂上的實際示範。
但這階段,遊戲還是遊戲,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內容,只是想個連結將兩者結合。
而最高級,就是客製化遊戲,將教學內容直接設計進去遊戲。讓對象經由遊戲過程,直接學習吸收複雜難懂的內容。例如最近很流行的客製化教學桌遊,以及老師上課堂上示範,讓大家歎為觀止的八卦大風吹。
而最高級,就是客製化遊戲,將教學內容直接設計進去遊戲。讓對象經由遊戲過程,直接學習吸收複雜難懂的內容。例如最近很流行的客製化教學桌遊,以及老師上課堂上示範,讓大家歎為觀止的八卦大風吹。
遊戲法不是唯一的教學法
最後一點,給有點被遊戲和教學界線搞混的同學參考。老師上課一再提醒:「演講法不是唯一的教學法」。同樣的,「遊戲法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法」。
不要因為上了這堂課,就認為上課「一定」要加入遊戲。遊戲只是眾多教學手法其中一種,舉手也是,問答也是。應該視內容對象場合場地....等來考量設計,課程是否需要遊戲,而不要為遊戲而遊戲。
楊老師真是座寶山,也謝謝老師,願意一直投入在教學場域,把畢生絕學無私的傳授給大家。
延伸閱讀:經師易得 人師難尋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