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外騎士 陳畊仲
    • 最新文章
    • 學習心得
    • 醫療現場
    • 教學記錄
    • 演講記錄
    • 生活紀錄
    • 個人簡歷
      口外騎士 陳畊仲
    • 最新文章
    • 學習心得
    • 醫療現場
    • 教學記錄
    • 演講記錄
    • 生活紀錄
    • 個人簡歷
    • 文章總覽
    • 分類
    • 學習心得 (13)
      • 生活記錄 (7)
        • 演講記錄 (7)
          • 教學記錄 (11)
            • 醫療現場 (18)
              1. 首頁
              2. 部落格
              3. 教養焦慮怎麼辦?-- 新思惟論壇講者暨學習心得

              教養焦慮怎麼辦?-- 新思惟論壇講者暨學習心得

              2018 Jun 07 未分類

              作者:陳畊仲




              資訊爆炸 各種焦慮壓力大


              生活在資訊唾手可得網路資訊社會,現代人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知識以及技能焦慮的困擾。除了本業核心技能精進的焦慮,看著朋友一個一個收集比比特幣還夯的新思惟幣,學簡報學研究學教學學理財,更是焦慮自己跟不上。

              有小孩的父母,又多了一個角色要學習「父母」


              父母 還多了教養焦慮


              這些角色,那一項最困難?當然是父母! 
              可以不上台演講不寫論文,可以不當父母嗎?當然不行!
              簡報論文專業教育課程隨便找都有,親子教養找得到嗎?(校長謎之音:喂~我有開過喔)
              做簡報寫論文有公式可循,教小孩有嗎?

              除了知識以及技能焦慮,父母又多了一項「教養焦慮」。


              成就 某瞬間早決定


              高中念南一中,看了太多怪物,我的教養觀念就是「孩子的成就,在精卵結合那一瞬間就決定99%」。一直以來,我並不覺得父母做什麼可以影響小孩的未來。 

              所以,以前我沒什麼教養焦慮

              但是連我在最近,被越來越多的資訊影響,也開始焦慮起來,就知道其他人多焦慮了XDD

              承蒙校長看得起,邀請小弟當講者,讓我有機會參加這場論壇。一次系統性的接受教養相關訊息。希望聽完真的可以解決「當代家長的煩惱」。


              先說結論


              統整這次活動的啟發學習,先說結論上面寫這麼多了還先說結論:

              第一要付出時間,第二要了解趨勢,第三就是穩定情緒



              付出時間


              不論自學或體制教育,亦或親子關係,關鍵都是父母付出時間規劃與陪伴。自學可以理解,為什麼體制內也是呢?

              校長一圖算醒夢中人,就算去學校,小孩清醒的時間不到三成在學校(以低年級半天計算)。下課後超過七成時間還是父母的責任,並不會比自學輕鬆。

              更不用說學習之外的放鬆旅遊,情感存摺的累積,一切都建構在大量付出的時間上。 講殘忍一點,有了小孩,時間就只能被切成工作與家庭。自己的時間?大概要等到空巢期吧XDD


              了解趨勢


              這些校外時間,或是自學要教什麼?當然要教小孩適應未來的能力。上面說過,教養焦慮來源是擔心小孩未來沒有競爭力。所以父母當然不能以自己過去的經驗,教現在的小孩適應未來。

              這次邀請到兩位youtuber,就是以前我們連想都沒想到會有的職業。未來的趨勢誰也抓不準,所以我的想法是,父母也不能停止探索世界。我們不能預測未來,只能帶著小孩觀察現在,適應變動,培養面對指數化成長社會。

              講到這裡靠邀,教養超級難的啊!上面說的這些,可能大家心裡在慘叫:「我家都沒做到啊啊啊」


              穩定情緒


              最後一點,是準備這次演講自己的體會,有情緒穩定的大人,才會有溫和的小孩。如果不是新思惟,我可能不會答應這次的講題。因為要誠實的面對自己過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              最大的收穫也來自這段自我省思覺察的過程。回想這一路走來,自己的人格學習什麼?得到什麼成長?關於親子又學習什麼?成長什麼?仔細爬梳整理,發現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情緒慢慢穩定。 情緒穩定才能有效的思考,還有溝通。

              論壇裡聽到這麼多好方法,急著用在自己小孩身上。如果沒辦法控制情緒,到頭來還是變成以權威強迫小孩接受「父母覺得好」的教育方式。


              父母是園丁 不是木匠


              分享一段準備演講過程中看到的一段文字,來自白袍旅婦: 「我們是園丁,努力讓花園中開滿不同的植物增加適應未來的機會,而不是木匠,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」

              而要控制自己不要變成木匠,就來自持續淬煉的修養。還有一直提醒自己,要讓他們感覺我們的愛,而不是感受到阻礙。

              最後再引用旅婦文字作結: 「請一起將眼光放遠,去感受身為父母以及照顧孩子時本身的快樂,並超越教養的範疇,去了解身為父母的價值」


                • 分享此文章
                0則留言

        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        故事無界限 進化無極限

                這次不打嘴炮 重新找到軌道《20160515新思惟首次年會講者心得》

                禮輕情義重 重要是尊重

                覆巢之下無完卵:回應「醫療崩壞不光是醫生的事,醫療人員:我看病有門路,你呢?」一文

                放下手機,好好地學「說話」這回事!

                奪走兒童(未來)的,不是吹笛手,而是村長!

                關於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聯絡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• 隱私權政策
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©口外騎士 陳畊仲 All rights reserved | Powered by 路老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