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處險境,才能找到與學會求生方法
2017 Nov 11 未分類
作者:陳畊仲
成大口外招新人囉
這篇文章目的是啥?先說結論,成大口腔顎面外科要招收新血啦!
如果你毫無猶豫,一心想挑戰偉大航道,請直接點下面連結吧
報名由此去
如果您對敝科有興趣,但仍有疑慮,擔心醫療糾紛?擔心太累?先聽我說幾個故事吧
我也想轉診啊
前陣子受骨鬆學會邀請,和一些牙醫同仁分享治療藥物相關顎骨壞死(MRONJ)經驗。主軸放在一般牙醫如何預防與趨吉避凶,治療部分著墨不多。會後一位參與牙醫私下提問,如果已經發生骨壞死,有什麼方法可以控制與治療?
他有一位攝護腺癌病患使用藥物,拔牙後至今傷口尚未癒合,應該真的遇到了。一般來說,基層牙醫同仁遇到這類病患,都會轉來醫院。於是問他:「當初怎麼會決定留下這位病患在診所做侵入性治療呢」?
他嘆了一口氣回答:「拔牙後看到傷口不好才想到要問病患啊」,「以後真的不能偷懶,每個病患都要好好詢問記錄啊」。基於專業分工,我們非常樂意幫忙大家解決難題,於是建議可以轉到醫院。
只聽他幽幽地說:「是啊,我也知道轉診就好,但就是怕病患會找麻煩啊...」
出來混總要還
醫病關係愈趨緊張,大家都怕醫療糾紛。但出來混,總是要還的,走這一行,說永遠都不會遇到很難。所以逃避是好方法嘛?口外都處理複雜困難病例,不要走這一科,遇到糾紛的比例應該比較少吧?事實真的是這樣嘛?
個人看法,資訊充分揭露,加上妥善處理併發症,是減少醫療糾紛的好方法。上述新聞,可以猜測原因應該是與自費有關,充分溝通,揭露資訊,確實可以解決一些問題。但另外一部分,有沒有處理併發症能力,也是關鍵因素。
所以為什麼要說上面那故事?就算詳細詢問病史,難免也會有漏網之魚,發生問題,如果自己不會處理,雖然可以轉診,難免擔心。
如同補蛀牙可能會補到要根管,事先解釋當然可以減少病患疑慮。但如果你一碰到牙髓,跟病患說我不會抽神經,要轉給其他醫師,病患信任度下降,發生糾紛機率可能就比較高囉。另外,轉給別人,大家難免擔心病患會不會誤會另一位醫師的話。
要怎麼避免?就算不喜歡,也要學會抽神經,或是購買方便治療的設備。
口外風險高糾紛多?
所以走口外風險高,遇到糾紛機會比較高?我反而覺得,接觸過越多問題,才會知道問題在哪,如何趨吉避凶。重要的是,才能學會解決各式問題的能力。
可以自己解決問題,才有機會減少可能糾紛。走這行這麼多年,常遇到同行朋友私下請教如何處理併發症。為什麼會想問,轉診不就好了嘛?大家想法都一樣,盡量還是自己處理,以免病人找麻煩。
口外特別累?
我想很多醫師也都明白,年輕時或許也有衝動想學習。但我想很多人都卡在一個想法:「走口外很操很累」。真的只有走口外很累?其他分科都爽爽躺著賺?
剛畢業前兩年,是在台南市立醫院接受一般牙科訓練,沒有口外。有比較輕鬆嘛?且聽我娓娓道來。
工作教學時數方面,一星期要上12診(包含一個討論會)。中午可以瞇一下嘛?沒有喔要瞇挺。關鍵是,規定R1R2大部分技工都要自己動手,所以空診時間,不是用來作技工,就是要準備報告。
那時還沒有電子期刊,常要跑成大,甚至高醫「影印」論文來準備報告。每天一大早到醫院,就算沒有夜診回到家也快10點了。
想收獲就要努力
這樣操嘛?累嘛?這是一定的!但是我非常感謝畢業前兩年可以在那邊學習,病患技工很多,但充實一般牙科基礎技能與知識。
報告也很多,而且要求很嚴,我還記得第一次報大報告,指導醫師要求,至少念個50篇論文在去找他討論。讓在學總是看共筆的我,訓練出快速閱讀原文論文能力。甚至規定假日參加繼續教育要有一定學分,讓我養成持續學習進修習慣。
所以不走口外就比較輕鬆?我想說的是,不管哪一科,如果要有紮實訓練,想要學到一定能力,沒有不累不操的。
所以不走口外就比較輕鬆?我想說的是,不管哪一科,如果要有紮實訓練,想要學到一定能力,沒有不累不操的。
來吧來吧
但我們也不是無限制的壓榨住院醫師,我們遵守衛福部工時規定。三天一班不連值,值班隔天休半天。盡量提高教學效率,在有限時間之內,給大家最多東西。
最後,比起其他專科考試,口外規定是最人性化的。訓練期間就可以收集病例,筆試通過一個月內就口試。完全外科風格,不拖泥帶水。4年訓練結束,不要太混,就有張專科醫師執照。不用筆試完才能收集病例,專科訓練完還要等個一兩年病例收集結束後才能順利口試取得執照。
職業生涯長長久久,您是選擇輕裝上路,卻總是擔心受怕採到地雷。還是武裝自己,將可能的傷害減到最低?
加入我們,訓練自己成為面對難症的鋼鐵人!
報名由此去
0則留言